师父的起源

很久很久以前,这个世界还没有学校之类的地方,人们都向自己的父母学习,父母会把自己懂的知识和会的东西教给孩子。到了后来,一些真心想学习知识的人无法从他们的父母身上学到更有用的东西,于是他们就去找其他更有本事的人做父母,这时才出现了“师父”这样的概念。

古时候的拜师有各种繁琐的拜师大礼,那可不是简单的仪式感的问题,古时候和现在都是子承父业,如果你是亲生的,你父母教你什么都是理所应当,可是如果是你外人呢,那就要有登堂入室的合理理由,比如收徒。

自古的名门正派的师承关系都相当严格,都是老师挑选徒弟,和收养孩子是一样的,精挑细选,因材施教,免得找到错误的不肖子孙,欺师灭祖。直到现在,那些正规的门派师承传人关系依然如此。

很多老师认为资质不行没有慧根的孩子绝对不可能收入门下,因为他们不是那块料。被老师收养的徒弟会住到老师家里,由老师贴钱教养,把徒弟当成自己家人。因此,古时候的人们对待他们的老师就像对待父亲一样,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父”这个词就是这样来的。

师傅和师父有一点区别。“师傅”这个词出现于宫廷之中,一般是皇太子和太子们的老师,但是太子不能称呼自己的老师为师父,因为这里用“父”字对皇帝是大不敬,于是这样的老师被称之为太师和太傅,后来统称师傅。太师,顾名思义,意思就是太子们的老师。太傅,“傅”这个字是古繁体“传”的写法,意思就是传授知识的老师。

以前的师徒关系并不像现在这样,教你们一段时间就把你们打发走了,那时候都是终身制,师父要对徒弟负责一辈子。徒弟将来出了事,上了法院都是连带责任,所以收徒这种事比认亲甚至比结婚的事都大,那时候的师徒关系都是父子关系。现在的很多师生关系都只是利益交易,学生随时能蹦到老师头上。

这世界上有些知识要保密,要有知识产权,其实本意是怕你们拿去做坏事。就好像互联网刚开始的时候,网上都是共享免费的资源,并没什么。知识也是如此,人们拿着正确的知识做了正确的事,那当然很好,可就怕那些不孝徒子徒孙做了错事,还怪到知识不对,怪到老师教的不好。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古时候老师挑选学生是非常苛刻的,生怕教出来个白眼狼。

孔子的学生多,牛逼吧,结果他学生的子孙后代扒了孔夫子的坟头。这也是我绝对不收任何学生徒弟的原因。师父的含义在某些人看来就是出了问题可以用来推卸责任的替死鬼而已,一出问题就可以对人说:我们老师就这么教的。

心意六合不乱传,

无穷奥妙在其间。

若教狂徒无知汉,

招灾惹祸保身难。

这段诗歌的意思就是说,这些好东西并不是随便乱教人的,尤其是那些脑子残疾心术不正,还总爱装逼,出去比大,然后狗打架的那些人,他们学了这些知识,除了会惹麻烦,就是招灾惹祸,自讨苦吃。

在一些有师承关系的行业里,辈分比你的能耐更重要。你们知道相声的师徒规矩么,徒弟学艺期间管吃管住不收学费,但是出师以后,头三年表演赚的钱都归师父,这是行规。徒弟表演的时候,老师还要场场都在旁边看着,不能有出格的地方。每年逢年过节初一十五,徒弟都要去师父门前拜敬,和对亲爹是一样的。

顺便说一下“爹”这个字的意思和历史由来,那是封建社会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青楼文化遗风,那些女子自己没本事,就到处认亲,这种亲就是爹,跌了面子,跌了身份,跌得什么都不剩下也要认的亲,叫做爹,因为爹相当的多,所以写做父多。认那么多亲有什么用呢,干爹多了,靠山多啊。

你们不要小看这世界上的某些圈子,那都跟黑社会似的,团结就是力量。谁没个爹妈,谁没个亲戚,谁没个老师?老师也好,徒弟也好,那谁在外面喊一声“我被欺负了”,不管哪行,都是倾巢出动。孔子门徒三千,你们随便得罪哪个,都基本上等同于得罪了三千人那么热闹。

顺便说一下“徒弟”这个词的由来,“徒”就是没用的意思,徒劳,徒手,徒步,除了徒刑以外,“徒”这个字大多都是空白无意义的意思。“徒”左边是双人旁,意思是走,走+走,说走就走,这就是徒。

徒“弟”是民间的口语,意思是给亲儿子收了个干弟弟,这就是为什么又是学徒,又是徒儿,又是徒弟,都是空白的没用的废物,说跑就跑,毕竟不是亲的。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